欢迎光临
专注android技术,聚焦行业精粹,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

古代贤臣稷、契的故事(上)

稷与契,都是上古时代的名人,是尧舜时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大臣。稷播种百谷,教民稼穑,是农耕之始祖,后人尊称他为农神或谷神;契负责教化和礼仪,使人们知“五伦”,明礼仪,做到“九族既睦”。二人辅佐尧舜,助禹治水,恪尽职守,深切关怀百姓的疾苦,见人有饥饿或溺水,如同身受,有着“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解救天下苍生危难为己任。稷与契也分别是古代周族和商族的始祖。

据《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稷,又称后稷,名弃,他的诞生有段曲折传奇的神话传说。后稷的母亲名叫姜嫄,是帝喾元妃。有一天,姜嫄到郊外游玩,偶然踩踏了巨人的足迹,感到喜悦并浑身颤动,不久便怀孕并生下一个男婴。但族人认为孩子来历不明,十分不祥,便三番两次的将这男婴抛弃。第一次,把他丢在狭窄的巷弄里,准备让他被经常走过的牛羊给踩死,但奇怪的是,经过的牛羊都绕开男婴,避免踩伤了他。族人于是另想办法,将小孩丢弃在森林里,让他饿死或被野兽吃掉,但男婴仍幸运的存活下来。族人虽然惊异,却还是不死心,再次将小孩抛弃在寒冰上,准备冻死他;但奇迹又发生了,一群飞鸟从天而降,用羽毛庇护着婴儿,使他温暖。终于,族人领悟了神的旨意,抱回孩子,并命名为“弃“。

弃在孩提时代,便有伟人那种造福于人类的高远志向,在他玩耍游戏时,喜欢种植豆类、瓜类等作物,他所种植的作物,果实饱满且味道鲜美。到长大后,更喜好耕田种地,他能根据土地的阴阳和土质的不同,选择适宜种植的谷物,获取很好的收成。

契的出生也很奇异。据《史记•殷本纪》和《列女传》记载:契,其母简狄因是有娀氏之女,又称娀简。简狄是帝喾的次妃。相传她随本氏族的两个姊妹偶然出行,在玄丘水中沐浴,有玄鸟(即燕子)飞来,生下一只五彩的鸟卵,甚是漂亮,简狄与其姐妹争相取之,简狄得到了,将鸟卵含在口里,一不小心吞了下去,因而有身孕,后来就生下了契。契在孩提时代,喜好做各种礼仪的游戏,好观天文,聪明好学,长大后博学多识,仁而有礼。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四子,长子挚,次子弃,三子契,四子尧。帝喾去世后,挚继位,不理公共事务,政微弱,而唐尧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致禅。尧继位后,办事公正,体恤人民,他召集了许多贤德之人来帮助他治理国家分管政事,他所最注重的是农事,任命弃为大司农,管理全国农业,劝课农桑,指导农业技术,使农作物的播种得到普及。任命契为大司徒,掌管人事和教育。帝尧是被历代人们视为典范的仁君,功绩浩大,史载其“仁智达道,圣德配天”,一代圣君率领一代贤臣创造出古代仁政昌明的时代,因此,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帝尧令人择了一块地方,然后让弃将百谷先按时播种起来,《太平御览》记载此事说:“稷山在绛郡,后稷播百谷于此山。”帝尧又令各国诸侯,派遣子弟前来学习,弃进行教导,这些人学习弃教的办法耕田种地,回去再把耕种和收获的技术传授给民众,一批毕业了,又换一批。弃推广了许多农作物,他被认为是始种稷和麦的人。稷,一说为谷子,一说为高粱。后稷把很多野生谷物转化为田生谷物,满足了人们对各种食品的需要,促进了农业发展。他还根据地质的好坏,选择适宜的品种播种,这种新的耕作技术就是“相地之宜”,就是观察这块地适宜种植什么农作物就种植什么农作物;适宜什么时候种植就什么时候种植,不能笼而统之、千篇一律,要区别对待,用现在的话说就叫实行“科学化”种植。天下百姓按照他所提倡和教导的办法耕田种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在他的主管下,“百谷时茂”,即各种谷物都生长得茁壮茂盛。

那时社会经济还以游牧狩猎为主,农业生产只处于辅助地位。只有到了尧舜时代,帝尧起用弃,把农业作为主要产业来抓,才使农业生产获得大发展。弃在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个历史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功绩盖世。结果是粮食获得大丰收,解决了食物匮乏的问题,使广大黎民百姓不再受饥挨饿。因此后来人们一提到古代农业,必然要说到弃,很多史书也把中国的农业起源归之于稷弃时代。《诗经•大雅•生民》中说:“诞我祀如可。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蒸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具香始升,上帝居歆。”讲述了弃传授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和加工熟制品的技术,人们依此种植大豆、大麻、大小麦、甜瓜等作物,所种的作物都是籽实饱满、硕大的好品种,收获后脱粒、加工成熟食品,把它们放在祭祀用的豆器里,尊祖配天,以享上帝。

可见,古时的人,当他们有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敬天,感谢上天的赐予。而这个敬天也包含了感激上天降下稷弃这样富有使命的人来教会人们种植庄稼以利生存之需。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花花鞋 » 古代贤臣稷、契的故事(上)

评论 抢沙发

国内精品Android技术社区

专注android技术,聚焦行业精粹,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