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漫谈: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他为人忠孝节义、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实践儒家思想的典范。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受家庭熏陶,自幼笃诚好学。他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
司马光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他为人忠孝节义、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实践儒家思想的典范。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受家庭熏陶,自幼笃诚好学。他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
在昨天的故事里,为您讲了古时的圣君帝尧准备禅位给虞舜,在考察舜期间,命他视察洪水泛滥的情况。舜带领一干人等来到人迹罕至的森林中,先是遇到了狼群,见到舜掉头走掉了。之后又遇到了三只猛虎,正在众人以为必死无疑之际,听见舜忽然向猛虎说道:“我们奉...
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让后世子孙代代相传,并深深引以为傲。然而今天的人们对于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等故事,大多当作神话传说来听,已经不再认为那是真实不虚的事了。不管现代的人是否还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但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是无法因为时间的漫...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以弘扬道义、承继传统文化命脉为己任,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贡献与影响。孔子一生谈做人的道理,注重从当下的事做起,从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做起,其它的事,...
“仁爱孝悌、谦和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古人看来,孝是为人首德,是各种道德的基础,因此说“百善孝为先”。古人云:“夫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王道为之成。”“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敬重长辈、友爱兄弟、关...
儒家的经书之一《尚书》中说“福善祸淫”,是讲人的善恶与否,上天必以吉凶相对应,没有漏失的。行善的得福,作恶的招祸。古人非常重视节操,防止色欲、戒除邪淫的人,福报自然临门。而贪淫好色者,违背天理人伦,为天地神明所震怒,天地难容,神人共愤。人的...
古语云:“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凡做昧心事欲瞒人者,都是在“掩耳盗铃”,因为天理制约着一切,报应只在早晚。 为人处世切不可违背良心,须时时心存天理,才能得到天地神明的护佑。有人一提起因果之事便相信,从而自觉遵守道德,行善...
朱裳是明代沙河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十四岁即入县学。他不以衣食好坏为念,专心致志求学,在县学中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他“每举足必就高处曰吾处不污也”,每次抬腿迈步,都要踏到高的地方,说自己不居于污浊之处。后天朱裳进士及第,曾任巡按御史多年,官...
知错就改,悔过自新,是古时君子应具有的美德。一个人能够清醒的认识和正视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努力改正,提升思想境界,不断完善道德人品,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我们今天继续为大家讲两个古代的君子如何悔过自新的小故事。 (三)寇准清正为民 北宋...
知错就改,悔过自新,是古时君子应具有的美德。一个人能够清醒的认识和正视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努力改正,提升思想境界,不断完善道德人品,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古语云:“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以下为几则古人悔过自新的故事。 (一)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