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专注android技术,聚焦行业精粹,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

古人悔过自新故事(下)

知错就改,悔过自新,是古时君子应具有的美德。一个人能够清醒的认识和正视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努力改正,提升思想境界,不断完善道德人品,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我们今天继续为大家讲两个古代的君子如何悔过自新的小故事。

(三)寇准清正为民

北宋的寇准老家在山西,出生于书香门第。他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因此家境清贫,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材。寇准自幼聪颖过人,七岁时写了《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成为“三步成诗咏华山”之佳话。

寇准不负母望,十八岁时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喜讯传回家乡,寇准母亲正身患重病,临终时她将亲手画的一幅画交给家人刘妈说:“寇准日后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后来,寇准官至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大肆铺张,大摆宴席,又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极尽豪华向宾客炫耀。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的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中,寇准在松油灯下读书,其母在一旁织布,上有题诗道:“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这赫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再三拜读,不觉泪如泉涌,当即“辞宾客,罢宴席”,此后严于律己,洁身爱民,秉公无私,成为宋朝一代贤相。

寇准上任后,刚正廉明不畏权,敢于直谏。当时朝廷已处理了两桩受贿案:情节严重的王淮,赃钱以千万计,仅被撤职,不久又恢复了原职;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寇准知道这是王淮的哥哥、参政王沔从中作乱。时逢当地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寇准上奏时政得失,谈到天人感应之理,指出旱灾是上天对朝廷刑罚不平的警告,并说:“请将两府大臣都叫来,我当面解释。”当王沔等人上殿后,寇准就把王淮、祖吉二案述说了一遍,然后问王沔道:“这难道不是刑罚不平吗?”王沔恐惧不敢答话,宋太宗于是命人重审此案。

寇准从不阿谀逢迎,因触怒权贵被贬为地方官。宋真宗时,辽军二十万大规模南下入侵,大败宋军于高阳关,已至澶州,震惊了北宋朝廷,边境告急文书频传,朝臣大多惊惶恐惧,参知政事王钦若等人主张立即迁都金陵。宰相毕士安向宋真宗推荐寇准为相,说:“寇准天资忠义,能断大事;志身报国,秉道正气。眼下北强入侵,只有寇准可以御敌保国。”宋真宗于是任寇准和毕士安同为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抗辽,收复失地,并请宋真宗亲征以鼓舞士气,为了防止王钦若等人向皇帝进谗言,寇准把他们调到天雄军前线等地去防辽兵。寇准与宋真宗来到澶州,他提醒宋真宗在大敌压境,四方危机的情况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寇准指挥作战,宋军气势倍增,首战告捷。辽军气势大落,转而“议和”,此后不敢大规模入侵中原。宋辽边境干戈宁息,百姓生活安定,贸易繁荣。

寇准先后两次当宰相,长达三十年,始终淡泊自守,当时的处士魏野写诗称赞他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意思是说他几十年官居高位,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没有为自己建造一所豪华住宅。后来寇准被贬南迁后,一次辽国使者到宋都汴京,看着朝臣们,问引路人:谁是“无地起楼台”的宰相,当时的许多朝廷官员们都羞愧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寇准为相,任人唯贤,他忧以民忧,乐以民乐,深受百姓敬仰。寇准在偏远的雷州任地方官时,修建真武堂,教书传艺,传播中原文化,讲授天文地理,后来当地人们修建了“寇公祠”以纪念他,而他饮用过的古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

(四)修德命转的王中丞

清代时扬州有位王中丞,少年丧父,家境贫困,靠给人写诉状赚钱奉养母亲。二十岁时经考试得补弟子员,可是,秋试几场考下来,都不中。

这年除夕,他梦见两个穿青衣的人把他叫去,带到一座壮丽宏大的官署。正堂上端坐着一位帝君,旁边有两名红衣吏,手拿长榜,帝君用笔标判。标判完了,吏使召唤王生进见。王生上殿,匍匐在地上。帝君脸色十分严厉,扔下一本册子让他看,王生见到册子上有自己的名字,下面标明他应当由某次科考得中,并联捷而入翰林,官至总督,但因为昧心替人写假状子,功名已被削除殆尽。他刚看完,帝君拍案问道:“看清了吗?”王生不住地磕头求饶。帝君说:“姑且念你侍奉母亲孝顺,应当立即改过,还可以还你功名。如恶行不改,就要追索你的性命!”说罢,命青衣人把王生带出去。王生悄悄问青衣人,这王者是什么神,答说:“文昌帝君!他刚才标判的是来年的秋榜。你如果改过为善,还可以在这一榜上登名。不要忘了帝君训诫你的苦心!”说完伸手推了王生一掌,王生一下子就醒了。

王生回想梦中情景,历历在目。想要改过,觉得自己家境贫困,没有力量去做善事,如果放弃刀笔写状生涯,又没什么办法弥补前罪。沉思通宵,突然想到:刀笔可以害人,难道就不能用来救人吗?这样一定可以得到神明庇佑。

从此,凡遇诤讼之人前来,他都想尽办法劝说调解。那些没有道理而要诤讼的,他就申斥一番,并说明道理。对于那些有理却不能自己申辩清楚的人,他才运用自己的文才为他们写状子,而且全力给予帮助。这样做了近一年,他考中补廪生第一名,以后更加努力为善。

邻里有一家人,丈夫突然去世,留下一个寡妇,怀着个遗腹子。族人诬陷她不贞节,告官说她怀的不是丈夫的孩子,怕乱了宗族血脉,求官府判她大归,把她休回娘家,不准继承产业。她娘家软弱怕事,不敢为她说话。她受了这么大的冤屈,没法申诉,整天哭着寻死。有个邻居知道了,来告诉王生。王生调查后确认少妇是个贞节之人,就亲自到她娘家,写了上诉状,让她母亲去告官。这少妇的兄弟却显出很为难的样子,王生就用道义激励,他们很受感动,于是把状子递了上去。同时王生又召集同学和本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告诉他们知县初一要到文庙宣讲圣谕,他准备到时把这桩案子公开提出来。有人认为,此事与己无关,不愿出面。王生说:“保护贞节,维护遗孤,这是有关道德仁义的大事,是读书明理之人应该做的,并不是为一己之私利包揽诉讼,不能把这件事等同于违法犯禁来看。”大家被他的大义之心感动,都愿意支持他。到了初一,知县来到文庙学舍,王生等人呈上禀文请他阅览。知县也很明理,看完后说:“这是件牵涉名节的事,如果确属族人诬陷,一定按律例严惩。”。

几天之后,开庭讯问,族人都被问得理屈词穷,承认自己诬告,少妇洗清了冤屈。事后少妇请娘家拿出一百金答谢王生,王生严加拒绝。

当年的除夕,王生又梦见以前的那两位青衣人前来召他,来到以前的地方,见文昌帝君和颜悦色地对他说:“我很赞赏你改行之快,已经还你科名。原应在下一科中试,因你保节全孤的善行感动上天,今科就能考取。你要更加多修善德,以后前程远大不可限量!”王生叩谢。

帝君命吏使领他出去,在大门外遇到一老一少,在道旁向他跪拜,王生不知他们是谁,也忙回拜。他们叩拜说:“承蒙君恩,使我后人得以保全,继承香火,又保住了我们的田产。愚父子惭愧无以回报。刚才听帝君召王君,所以我们在这里等候!”王生这才明白,他们是那位寡妇的公公和丈夫,忙搀扶他们起来。老者指着少年说:“我儿子受君大恩。我知道你还没有儿子,我去请求冥司让他投生作你的儿子,来报答你。”王生谦让致谢,与他们分手作别。

王生急找带路的青衣人,已经不见了,正在心慌不知去路时,忽然见到一位黑衣人对他说:“你还没有回去呀?快跟我走!”就带着他急急走去,眨眼之间,见到了家门,王生请问他的姓氏,他笑着说:“我们住在一起多年了,怎么不认识我呀?”王生一再请问,他才说是灶神,并从背后推了他一掌,王生一下就醒了。

第二年王生中了解元,入了翰林,官至中丞巡抚。考中解元那年,生了一个儿子,恍惚中像似看到梦中的那个少年进门来,儿子后来也以科考第一名而入了翰林。

刀笔可以救人,只是有些人不知道罢了。其实,天下能用来济人利人的行业,又怎限于从事刀笔写作这一行呢?!人无论身在任何一个阶层、行业,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做好人,善用万物,扬正义之举。王生因行善救人而得到福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古人勇于改错、善于自省令人钦佩。人有其来源和归宿,天赋善性,孔子说“天生德于予”,良知是人人本来就具有的,任何时候,坚守良知、不断升华道德、回归天理是做人最重要的,人的选择关系着自己的前程和未来。其实人来在世间,向善向上、弘扬正气是自己的天职,一定要承担起维护真理、正义的责任和使命。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花花鞋 » 古人悔过自新故事(下)

评论 抢沙发

国内精品Android技术社区

专注android技术,聚焦行业精粹,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